5月18日,市人才服务局与长春工业大学签订《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政校”战略合作步伐;近期,我市近2000家重点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逾万人;进入6月,通过“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企业调研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引才与高校育才精准对接……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长春以五湖四海引才、用心用情留才、不拘一格用才的“引育留用”环境,聚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让人才第一资源在春城奔流劲涌。
深挖“蓄水池”
(资料图片)
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市人才服务局与长春工业大学签订《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双方将就毕业生信息及企业岗位信息共享、校企创新创业工作共创、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共建、青年人才服务工作共赢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这也标志着为我市人社部门打造“党政校企”联合发展共同体,迈出坚实一步。
“可别小看了共享、共创、共建和共赢这四个‘共’字,这里面蕴藏着长春打造识才、爱才、敬才最优环境,为青年人才提供‘有温度’服务的深层‘密码’。”市人才服务局产业人才服务处处长范琳琳告诉记者,为打通、深挖青年人才“蓄水池”,市人才服务局以此次与长春工业大学签约“试水”,探索有效整合高校人才资源与地区企业岗位优势资源的新路径,并初战告捷——“仅在长春工业大学,我们就组织企业按照学校专业及学科设置,开发就业岗位4701个,已成功实现1074名应届毕业生留长就业。”说起这番话,范琳琳难抑兴奋之情。
擦亮“试金石”
赴“赛马场”历练成长
“我是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家就在长春,想留在家乡工作。目前正在两家企业之间进行最后的选择。”作为在长高校应届毕业生,袁玺斌对自我需求有着明确认知——“我要利用自己所学,为长春光电产业贡献青年力量。”
老家在辽宁铁岭的硕士研究生董政,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我锁定的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在OLED发光层红、绿光掺杂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这家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的企业,与我的未来构想不谋而合。”
截至“五优”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收官,市人才服务局共计举办35场活动,通过企业与人才“面对面”“心贴心”,成功擦亮了青年人才聚焦长春、扎根城市、建设春城的“试金石”。
对此,长春通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深有感触。“企业参与了其中10场招聘会,特别是长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青年人才,正好是企业发展刚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接,企业已与12名人才达成初步意向,“特别感谢人社部门为企业与人才打造‘赛马场’,促成了我们的双向奔赴,更使双方能共同历练成长。”
更新“政策包”
拓展人才用武之地
“近期参与人才招聘,扭转了我们固有的观念和思路。”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企业究竟“变”在哪?
“过去参加校园招聘会很常规,企业招引人才不是有的放矢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如今,我们围绕青年人才就业需求开发适配岗位,加上长春更新的‘政策包’加持,大大提升了企业人才引留能力。”该负责人说。
被企业点赞的“政策包”,正是我市新近出台的“长春人才政策升级版”。为了提升利好政策的知晓率,市人才服务局从供给侧、需求侧发力,加强宣传力度。已经与吉林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签约的董同学,就是被长春人才政策留下的。“从打造大学生实训基地,到安居补贴、青年人才社区建设等,充满人性化的政策关怀,让我感到这座城市是在用心回应人才的关切。”董同学说。
释放“政策包”的最大诚意,谋划建立富有长春特色的“大学生全学制周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举办重点产业企业专题讲座,开展“域内高校企业行”……长春精筑“逐梦空间”,拓展人才用武之地,实招频出,赢得认可。“我们愿意将聪明才智转化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投身到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中。”留长人才宋承滨说。
长春日报记者 毕馨月
来源:长春日报